來自胡曉波工作室,喜歡胡曉波字體的請點擊此鏈接下載:http://www.t0a.org/u/hxbziti/
動態字體海報,相信大家已經看過很多,但做起來還是有些望而卻步,今天就把字體在版式中應用的可能性和常用思路分享一下,上來就是實操!!
既然是字體海報,首先肯定得有字體設計,需要適當考量在版面應用的可能性;其次要對字體的效果進行調整或者增加形式感,因為字體是海報的主體;最后才落到如何將字體以合適的構圖呈現。
開始第一個案例實操,先來看一下基本信息。
這個海報是以“空間”作為主題,想表達“假如空間是張白紙”這么一個概念。那就以這個為基礎,嘗試字體部分的設計。
先嘗試基礎字形,不加修飾直白表達。基礎較差的同學可以考慮參考常用的標題字,墊底也無妨,注意合理即可。
在做基礎字形的時候,一般需要注意兩個問題,一是筆畫的粗細設定,基于視覺平衡,常規是把豎筆設定稍粗一些,橫筆相對細一些,如果有傾斜角度的筆畫,需要適當調整粗細,讓整體協調。
第二個問題就是結構,將字體筆畫四周物理對齊,筆畫之間的間距盡量秩序化,能對齊的盡可能對齊!至于筆畫的位置擺放,零基礎的同學可以多參考字庫的處理。
基礎字形總覺得少了些設計感,我們嘗試將空字做了部分的筆畫變形。在做筆畫變形時候,我們可以先從筆畫內部的小部分開始變化,比如空字中撇捺的處理方式,在整體結構不變的基礎上增加設計感。
我們也可以做更大的結構變化,這種類型的整體難度較大,會涉及到結構與筆畫的協調。一般先從手稿嘗試開始,選定方向后優化細節,咱們不做展開。
先嘗試一個基礎效果,做一個類似漸變的效果,實現方法極其簡單——直接復制,然后用剪切蒙版選取保留的部分即可。
字效搞定后,接下來進入版面的編排。我們先把文字部分,劃分好層級關系,搭配合適的中西文字體,并嘗試加入顏色,還有豐富細節的小元素。
最后以雙欄構圖的形式,這樣第一個案例基本完成。
再來嘗試一個方案(主要是對上一個方案不夠滿意),還是選擇跟前面一樣的基礎字形。
我們用“路徑查找器工具”把局部進行切割,然后做一個錯落的處理。增強字體的視覺形式。
同樣的,我們先把文字組編排好,再結合配色和不同元素。
依舊嘗試用一個雙欄左右排版的基礎構圖,將“空間”作為文字主體放大置于右側,其他文字信息弱化,秩序化規整排版,而小的放射性元素則是烘托潮流調性。
再來一版!看看能不能把“空間”做出更好的效果~
嘗試用混合工具增強一下字體的立體層次。將“空間”復制一個縮小,顏色調整為跟底色相同,放置于中間。雙擊“混合工具”調整步數,之后分別單擊大的字體與小的字體。
文字信息層級劃分后,我們以色塊組合文字部分。
整體編排的方式并不難,居中構圖的方式,將字體放置于版面正中心。為了增加整體的層次感,把四周的配色調整為紅藍撞色,還把灰色的底色增加了白色的線框,最后整體又疊加了一個傾斜的線條紋理。
乏了~咱們換一個題目來做。“物相”,藝術家想表達的是“關于存在與感知的哲學思考”。所以這版字形,我們可以稍微靈活一些,對結構筆畫不必太拘泥。
結構相對靈活的字形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習慣。我一般是習慣以手稿的方式,或者是參考古籍書法。盡量讓結構筆畫的變形是符合手寫感的,避免連接生硬,有違和感之類的問題。
考慮到后面版式的調性是偏文雅一些,于是把字體的編排方式改為上下,并且將筆畫調細。
將文字信息層級劃分清楚后,嘗試結合元素以及排版調性。
最后我們以上下的橫向四欄作為構圖基礎,文字組合交叉秩序化的編排。在整體版面中,為了與字形和主題呼應,引入了兩個紅色圓圈和印章元素。
作為良心教程必須再來一個案例!主題是“聲音棱鏡”,是一個感官實驗室的藝術項目。
先來搭建一個基礎字形,這個時候并沒有考慮太多主題。主要是處理好整體的結構以及筆畫的曲線空間。
為了表達棱鏡散射的視覺觀感。將筆畫做了鋒利的穿插和切割,這種效果只需要在合適的地方增加錨點,直接拖動錨點就能得到。
考慮筆畫變形過于尖銳復雜在排版中難協調。于是將傾斜的筆畫統一了角度并做了大角度切割。
這邊我們把字體做了一個漸變結合的效果,其中涉及到以下操作關鍵點。
在做漸變的時候,一定要把一邊的顏色調整為跟底色一致,將不透明度改成0%。如果想要有兩層的變化,就再復制一個,操作方式還是一樣的。
配色就定紅黑搭配,文字排版方式做跟前面一樣的色塊組合。
構圖和版面搭建的方式其實與第三個方案一樣,字體設計作為主體,放置于版面中間。其他的信息以色塊結合的形式擺放。只是這邊為了增強整體的表現度和質感做了字形的四周漸變,以及疊壓了一層質感。
綜合以上幾個案例,我們可以很清晰地得到做字體海報的邏輯方法,主要是兩個大點,一是字體形象作為海報主體是否合適,有足夠的表現力;二是整體版面的調性是否合理,信息傳達是否清晰準確。
接下來就是動態部分啦~